做人最高的境界:苦而不言,喜而不語
發布者: 發布時間:2019/10/16 17:21:28 瀏覽:
做人要懂得收斂,能做到“苦不言,喜不語”,福氣才會深厚。苦不言,是隱藏的智慧。因為不管是吃了什么苦,受了什么傷,逢人便訴是愚蠢的,博取同情,更是懦弱。人生道路上,苦是必然,若有一點苦都受不了,那么要如何面對這漫漫長路的荊棘和無奈?任何經歷,都是帶著淚水、苦澀,甚至是絕望,但只有親身體會過,人才能成長;只要見過許多風浪了,才能做到風輕云淡;沒有任何苦澀的淡然,都是虛假、不堪一擊的。蘇軾一生貶謫,風雨飄搖,顛破流離,經歷黃州、惠州、儋州,可謂是苦不堪言。但他并未因此有過多的抱怨,反而豁達的歌道: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”很多時候,苦而不言,是一種智慧,這對于堅強的人來說,累累傷痕是生命賜予的最好禮物,是養成“寵辱不驚,閑看庭前花開花落;去留無意,漫隨天外云卷云舒”的最佳道場。苦而不言,并不是要你打斷牙和血吞,什么虧都吃下去,而是少抱怨,學會吃一點無傷大雅的虧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孤島,你的苦難,人們未必愿意聽,苦而不言,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。苦過之后,就要輕輕拭去眼角的殘淚,用燦爛的笑臉遮掩憂傷,將暗涌深藏,少點抱怨,多干實事。當人遇到喜事之時,還能保持風度,注意自己的形象,不過多的言語炫耀,這樣的人一定是一個修養、道德極深的人。正所謂:“花宜半開,酒宜微醉”,做人最宜低調、內斂,懂得韜光養晦。
東晉時期,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國都建康。
當時軍情危急,城中一片震恐,只有謝安鎮定自若,冷靜的安排人員抵御。
有將領在出發前,向謝安請示這仗如何打。
只見謝安若無其事道:“我自有安排!
過后便一言不發,神情自若,照常與親朋好友聚會,飲酒。
當大勝的捷報送到時,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。
他看完捷報,就放在座位旁邊,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。
客人憋不住了問他,謝安淡淡地說:“沒什么,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!
最后,喜怒不形于色、從容不迫的謝安以指揮之功,官拜太保,名留千古。
做人最忌諱的是,得意忘形;最高的境界是,花未全開、月未全圓。花若怒放,便要萎謝,所以說,高興時,莫要放縱自己,保持頭腦的清醒,那一生都不會遭受凄涼的待遇。做人,需做到“喜而不語”,不可囂張跋扈、得意忘形,為人要謙讓,不傲慢自居。王陽明說:“得財不喜是平常心;失利不憂是平常心;享譽不驕是平常心;受謗不惱是平常心。”人生起起落落,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失意時,不要抱怨,樂觀豁達;得意時,堅守謙虛,保持謹慎。越是見過世面的人,越不會大喜大悲,始終保持心態平和、情緒穩定,不讓任何事影響自己的心情。正如一位智者所言:“世界之路并沒有鋪滿鮮花,每一步都有荊棘,但是你必須走過那條荊棘路,愉快,微笑!”人生的道路上,免不了坎坷與苦難,若一點挫折便激起了你的情緒,那么你的人生將毫無價值。大發情緒于事無補,還不如將情緒放下,保持輕松、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風風雨雨。畢竟,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,人生才大有可為;若被情緒所控制,人生只會一塌糊涂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真正有格局的人,既能享受最好的,也能承受最壞的。
苦澀時,豁達看開,欣喜時,內斂謙遜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生活當然能明媚多彩。畢竟,茫茫天地之間,人,只不過是滄海里一粟;短短數十載,人,只不過是漂泊中過客,與其浪費時間抱怨,還不如將眼光投向遠方。余生,苦而不言,喜而不語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一切泰然處之